可持续行动引领气候友好型未来

 6月7日,2024“SEE气候周”期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主办的“可持续行动引领气候友好型未来”平行会议在京召开。会上,SEE基金会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进展报告,同时邀请了政府、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项目伙伴分享在加速气候行动方面的洞察与创新方法,探讨如何结合多方力量,达成环保公益合作,共同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今天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面临共同的挑战,它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地球的繁荣和和谐。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在开幕致辞上提到。环保事业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事业,又是很高尚的事业。它既关乎企业家的事业,也关乎人类地球的命运。

 在全球和中国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正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通过创新、行动与合作,加速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行动,迈向更气候友好的未来。6月5日“世界环境日”,阿拉善SEE正式启动“SEE气候周”,旨在通过全民参与、多元创新的形式辐射更广泛的人群,号召更多人关注气候问题、促进更多气候行动的实践。

 “企业家和科学家更是应该走在前列,为构建气候友好型,未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吴国盛呼吁更多的企业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携手共进,以可持续行动为引领,共同开创气候友好型未来新篇章。

 在2023年,作为民间环保组织,SEE基金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以“立足中国,提高企业和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引领环保公益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使命。从生产端、消费端、生态端,三个切入点为抓手,达到促进企业减碳,影响公众参与,推动发挥生态效用的战略目标。

 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就气候行动重点成果展示表示“SEE基金会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将不仅局限于与企业协同,也将与科学研究、公众倡导相结合,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产生强链接。”同时就气候行动重点成果展示讲到9个实现路径,包括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公众参与、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增加碳汇、提升社区面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践行零废弃生活、搭建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的行动平台。

 “SEE基金会正在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全流程减碳工作,依托项目实践,提出不同的战略目标。”杨彪提出三个大的战略目标,计划在未来影响10个行业,3000家企业,提升10亿人次公众参与,包含15个生态系统。

 在行业创新与实践方面,与会专家介绍了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章为川就人工智能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构建不同的深度学习网络架构,设计深度学习。让人工智能去进行训练学习,进行识别。”

 “上市公司要做披露,都要遵循相应的准则,他们很多都在国际供应链里面,这是双重要求,一方面在客户的要求,一方面是作为上市公司被交易所或者相应的资本投资者的要求。”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气候变化业务总监赵俊峰讲到从环境、社会和治理各方面的披露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从项目地实践案例出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与会专家,针对荒漠化防治、海洋保护、栖息地修复等议题提出了不同视角的行业观察与解决方案。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副主任、三北工程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景波称“‘一亿棵梭梭’项目既增加了森林的覆盖率,也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同时也使当地的农牧民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沙产业特色之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项目主任金文佳表示。“SEE基金会的中国湛江红树林保护恢复项目,是中国第一个海洋蓝碳项目,通过红树林的生态系统修复,实现了社区效益、气候效益和生物多样性效益的项目,同时也是首个获得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的海洋蓝碳项目。”

 “在物种的栖息地碎片化之后,通过修复退化栖息地的方式逐步去连通,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物种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方式。”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科研监测负责人、工程师、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付明霞表示,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和伞护种,在它生活的环境内还有其他很多野生动植物,同样也受到了栖息地修复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

 在“如何善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圆桌讨论上,SEE基金会海洋保护总监王静称“SEE基金会与众多伙伴一起,一直在探索这类工作,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同行者共同加入我们的工作。同时表示把相关的优秀案例和措施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尝试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能够做得更加长远。

 围绕这一主题,永续全球环境研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主任彭奎,就讨论讲到“NbS概念本身来自于国际,已经有很多的共识,也有很多发展的概念,是一个解决自然和应对气候变化连接的工具或者理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高级项目主管穆泉对成功地实践NbS项目提出“需要做好定量的科学评估与规划,构建可持续的资金机制,以及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NbS的可持续性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闻丞就教育提道,“在个人认知层面,通过让更多的环境教育、自然教育进入学校,走进生活,融入社区,由此使得每个人都意识到人和自然的联系,从而能够积极参与管理自然资源,参与可持续发展。”

 会议最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在闭幕主旨演讲中讲到,“对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不管是从国际形势,还是从自身的国家利益来看,都是未来不得不迈上的重要台阶。不管从哪个视角去看,都值得全社会共同付出努力来推动实现。”

 本次活动,意在汇聚更多优质企业和社会资源,促进多方参与环境保护、关注气候变化。同时,向世界讲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国故事,搭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气候变化民间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色行动,并逐步成长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品牌活动。